13290094441

行业新闻

年入60亿却无自有物流车 供应链企业如何做到?

 发布时间 : 2024-01-09  来源 : 南方Plus  浏览次数 : 17

“我们计划在武汉开一个仓。”新年伊始,川为(佛山)供应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何志林就马不停蹄规划下一步。此前,公司已在顺德、成都、苏州、郑州等地设有大仓。数字化转型给川为带来的一大利好,是提供了标准的、可复制的管理经验。

来自四川的何志林早年间从事冻品经销商生意,2019年营收规模约在5亿元,在营收见顶之际,2020年决定通过数字化“杀出一条路”,短短3年时间,川为公司营业额在2023年就预计达到60亿元。

这么大规模的营收,需要庞大的物流支撑,但实际上川为并无自有配送车辆,相当一部分采购及销售端来自满帮集团,这大大拓展了供应链配送半径,实现了高效的物流管理。

冻品供应链中的“门道”

作为一名“准90后”,四川小伙何志林在广州番禺打拼已接近20年。2005年,彼时尚未取得初中学历的他,在亲友的帮衬下,主要做的是冻品销售,并成立林盛(佛山)冷冻食品有限公司。

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门道,在这个行业,熟人指点他,选择供应商就要“1个为主,2到3个为辅”。如何理解这句话?比如家禽的腿胸肉,属于主货,竞争度很高,适合走量;鸡爪、鸡胗这些是尾部产品,量少但利润比较高。

“一开始我销售的方式比较简单,就是东家卖到西家,上游供应商来自各种大小冻品厂。”何志林说,他同时代理了多个品牌的销售。

到2012年,在与新希望六和股份公司进货和交道中,他又发现了新的“门道”,内行人告诉他,一定要做头部或大厂的生意,虽然这类产品进价成本高,但销售价格也高,而且知名度大,对品牌提升有较大作用。

何志林砍掉了过去杂七杂八的品牌代理,转向专注大厂的销售;当时,他的客户群主要面向的是农贸市场的批发档口,他又摸索到了新的门道——“生转熟,冻转鲜,贸易转终端”。

也就是说,从销售生鲜到销售熟食,从销售冻品到销售鲜品,从单纯贸易到终端服务,利润会更高。“这就对配送有了更高的要求,我们就要开始转向做更多服务工作。”何志林说。

另起炉灶拥抱数字化

“林盛是一家非常传统的冻品经销商公司,5亿元营收基本已经到了‘天花板’,再按照传统的方式走下去,也不会再有太多突破。”何志林介绍,伴随着业务量增长,还面临管理效率难题。

到2020年,何志林决定成立川为冻品,全面拥抱数字化转型,包括创建ERP系统的各流程研发。“林盛公司是一个很普通的夫妻档,但是川为冻品则融入了数字化。”回顾“另起炉灶”的原因,何志林谈到,要想让原有的人重新学习一套数字化理念并不容易,而且在他内心深处,其实也很想知道,数字化到底能起到怎样的效果,而有对比就是最好的推动力。

林盛公司面向的是批发行业,可以走量,运营成本低,客户事少,赚钱相对稳定。而川为冻品面向的是更为零散的餐饮行业零售。

“没有对比的时候,员工肯定是选择更好做的事情。林盛员工是不愿意做川为冻品的事情。但零售是未来方向、大势所趋,还是看长远。”何志林说,就这样,把公司分成了两个团队,“一家公司出生的时候有怎样的基因,就决定了未来的路怎么走”。

数字化逐步在川为扎下了根。川为冻品仓储采用ERP与WMS系统。在ERP创建交货单后,在WMS中创建到货通知,仓储主管创建收获任务并分配给指定人员,由相关人员完成货物接收、装托、清点、检验并上架。让仓库的入库作业,出库作业,库内作业进展顺畅衔接。

过去客户下单,多是打微信或电话,现在都是通过小程序下单;给客户报价时,销售员直接甩一个报价单让客户自己对照着看,但随着SKU不断增多,以前凭记忆力,现在客户从系统就可以直接看到价格,甚至客户还能知道自己过去下过几次单,和当天价格的差异等等。

何志林将两家公司分别比作农贸市场和社区团购,社区团购解决的是次日达需求,是计划性采购,可以更便宜;农贸市场夫妻档则是自己预估能卖多少,就进多少货品回来,解决的是即时性需求。农贸市场夫妻档始终无法做大,但社区团购则可以做到规模效应、提升周转率。

“也就是说,我们仓库往外配送的产品,都是‘名花有主’,没有库存压力。”何志林说,区别于农贸市场档口满足的是即时需求,消费者对提前配送的产品并没有那么迫切需求,把已知的需求“攒起来”,价格比农贸市场更便宜。

“一包起送”能快过京东

更重要的是,数字化系统也可以引入更多外部数字化力量。物流一大痛点就是运输。

川为冻品依托满帮旗下运满满数字货运平台,解决供应链企业最重要的物流配送问题,实现从依赖自建运力、线下运力向借助市场运力、数字运力的转变。

“引入外部车辆之后,解决了行业‘配送半径’的难题。”何志林说,只要能解决库存,就可以突破发展规模;否则,就要在多个地方密集设仓,成本陡然升高。他举例说,传统配送企业是以仓为中心放射型配送,比如一辆车要从A点送到B点,150公里路程一天一般只能往返一次,而回程是空驶,用网格化配送,司机只需要在30平方公里小范围内配送。

尤其是随着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增多,一包起送等“长尾市场”扩大,在川为冻品,“当日购、次日达·—包起送”的配送模式,甚至可以做到比京东还快,“你买一包冻品,提前下单,第二天上午就能送货到门”。

从2019年林盛年产值5个亿,到现在川为年营业额60个亿,实现每年100%的复利增长。何志林用“以前想都不敢想”来形容这种变化。林盛时期,公司产品的配送里程天花板是150公里,再远就无法保证产品品质,所以基本上只能等客户上门提货。利用满帮-运满满冷运实现物流数字化之后,川为的配送半径从150公里延伸到500公里,服务能力得到拓展。

走进川为位于佛山的仓储冷库中心可以看到,冷藏货车有序进出,俨然是一个小型的物流集散地。

“川为目前单仓存储货类超过3000种,仅佛山仓每天发往全国各地的货物就超过1200吨,每天需要大概60辆冷藏车。”何志林说,这种密集程度的调车,靠线下信息部是提供不了的,只有借助聚集了海量运力的数字货运平台。

而现场管理这么一个物流仓的货品进出,只需要三名物流主管,人手一个货主账号,在手机上就能完成调车配货环节,三个人就能完成以前十多人才能完成的事。此外,管理者通过APP后台,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发货记录、运价、货物吨位等信息,这是数据直接生成的一本很直观的“物流台账”。

“数字化转型带给川为的最大利好,其实是给我们提供了标准的、可复制的管理经验。”何志林举例,过去在新的地域建仓,按照以往的经验要先跟当地的物流信息部、中介建立联系,寻求稳定可靠的车辆,这都是很费功夫的事情,但现在直接在数字货运平台上寻找承运车辆,省心省事。

目前,川为在全国拥有6个配送仓,可以履约100个地级市,2024年,还将拓展到可达170个地级市。